到村里,胡林骑着去了杨家,把自行车还了。
她先头走得急,杨青在屋里,等她走了,杨青才知道她来了。
知道她要回来,就一直在大厅等着她。
眼下见到胡林回来,连忙上前去迎胡林。
杨青接过自行车,抬进家里,“就在这儿吃饭吧,都快中午了。”
“行啊。”胡林没拒绝,跟着进去。
杨青笑着把自行车放好,领着胡林去大厅。
嘴里还在叨叨,“送人这种事儿,让我去不就行了。
你这么怕冷,跑这趟做什么。”
“等之后你们熟悉了,再让你去也不迟。”
胡林动了动被风雪吹得有些僵掉的脸颊,扯出一个笑来,抬手卸下蓑衣、斗笠。
杨青给胡林倒了杯热开水,胡林接过喝了口,瞬间感觉身体都暖了几分。
她舒坦的靠在椅子上。
“对了,你知不知道你家的自行车票是哪儿来的?”胡林抱着搪瓷杯取暖。
“这你可就问错人了,要问我爸去。”
杨青嘻笑,一双大眼,弯弯的,看着讨喜。
“也对。”胡林感慨一句。
真是天太冷了,冻得她脑子都不灵光了。
胡林在杨家吃了午饭就回去了,没敢多留,这雪瞧着是越下越大了。
饭后闲聊几句时,她问了杨井自行车票的事儿。
听杨井说是上头发的,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去县城开会。
见此,胡林只好歇了心思。
现在只能看周怀景那儿能不能搞到票了。
回去后,胡林跟周家说了一声儿,就回炕床上躺着去了。
到晚饭时这才出屋子。
这雪又没完没了的下着,有时还掺杂着冰雹。
到除夕这天,家里请了杨家过来,还把隔壁老郑也请了过来。
几家人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团圆饭。
下午的时候,李爱花、许翠、柳明佳、许明珠一起在厨房包饺子。
其余人在大厅围着火盆烤火,唠嗑。
几个长辈喝了酒,天南海北的胡咧咧。
周家老两口,和俩小孩在一旁听着。
俩小孩好奇的左看看,右看看。
老两口伸着手,隔着火盆不远处烤火,时不时的收回手,双手并拢搓搓。
杨树、杨甜、杨青和胡林在另一张桌子上玩着用本子自制的扑克,桌子底下放了火盆。
用苞米粒做赌资,纵观下来,各有输赢。
晚饭吃饺子,酸白菜肉酱馅儿。
配上醋碟,每人能吃了一菜盆。
除夕过后,就是新年了。
正月里,家家户户串门儿唠嗑,走亲串戚。
不过今年格外的冷,出门的活动就减少了许多。
今年一连下了好几场冰雹,积雪最深的时候,过了腿弯儿。
院子里的积雪也都过了台阶,往檐下堆了些。
每天胡孝义、周弘乾都要把雪往院子里扫才行。
不过建了这种四合院样式的房子后,冬天吃水也方便了起来。
不用像往年,开门舀檐下干净的积雪。
直接舀放在院子四角,水缸中的积雪就行。
在灶锅里煮过,就能喝了。
猫冬儿的季节,眼瞅着一天天的过去。
但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晚。
春分都过了雪才化完,往年惊蛰的时候就开始化雪的。
胡孝义上工的第一天,就带回来了一个噩耗。
春麦全死完了,被冰雹砸的。
麦子没收成,一时间村里人都人心惶惶的。
春麦是贴补村民们的粮食。
没有这批春麦,村里好些人家就算勒紧裤腰带生活,也撑不到年底结算。
过了几天,杨井去县城开完会回来,又在村里跟几个村干部开了会,这才打开保管室,动用储备粮。
按照去年每家春麦分得的数额,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。
周家没有还没有参加劳作,因此不能分这种补助。
胡家的粮食是胡孝义、周弘乾用箩筐挑回来的。
一路上周弘乾没少挨打量的视线。
不过众人都以为这是新来的知青,只不过年纪看上去是大了点。
但他们也不知道知青下乡插队的具体年龄是几岁到几岁,因此周家的具体身份也没暴露。
当天晚上,周家两口就找到胡林一家,给了他们家一些钱和票。
这些都是他们家偷偷藏起来的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,他们觉得胡家人还是值得信任的。
再者他们也是有事相求。
周家给了李爱花一百块,和全国粮票、肉票、油票、副食品票、糕点票、布票、火柴票、煤票还有月经带票。
每种票不是很多,几乎都是一两张,不过票面都比较大。
这还是胡家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的票,也算是长见识了。
特别是那糕点票、月经带票、煤票,他们是听都没听说过。
同时周家也说了,想要再借住一段时间的事儿。
收了这么多好处,胡家也不好意思拒绝。
周家就这么接着又住了下来。
第二天,两家人吃了早饭,胡孝义要去上工,周弘乾要去找村长说盖房子的事儿。
刚一出门,就看到杨青、杨甜过来了。
他们是来找周家人的。
胡孝义见没他的事儿,又着急去上工,便先走了。
李爱花把两人迎进屋,周家一家人都有些忐忑的看着两人。
杨树和杨甜进屋,和周家人一起坐在圆桌上。
李爱花给他们倒了水。
杨树最近事儿比较多,也没废话,直接开门见山。
“我是建设生产大队队长杨青,她是大队记分员杨甜。”
杨树先介绍了两人身份,然后进入正题,
“我们今天来是来给你们登记的,用来今后上工记工分,年底结算时分发粮食用的。”
周弘乾没想到村里这么快就要安排他们干活儿,连忙应道:“我们听从安排。”
“行,名字,年龄都报上来。”
杨树公事公办,丝毫没有去年除夕来家里吃饭时那么柔和、随意。
周家人一一都报了年龄,周弘乾和许明珠年龄在四十一和三十九岁。
老两口周安泊和江巧年龄在六十八岁和六十二岁。
兄妹俩周怀民和周怀恩年龄在十岁和五岁。
一家人各自报完年龄和名字后,周弘乾发问:“大队长,我想问问,我父母他们会被分配去做什么工作?”
因为目前他们身份的原因,他担心已经如此高龄的父母还要干重活儿。
“看场,养猪,放牛,打猪草、牛草这些。”
杨树回答完后,又道,
“目前村里猪和牛是老郑一人负责。
村上开会决定今年增加副业量,等猪苗下来,你家的两位老人,就跟着老郑养猪和牛。”
这也是他爸和他商量的结果。
周家还有个在部队当兵的周怀景,不能当作普通情况来对待。
周弘乾听后,放心的笑了笑,神情都松快不少。
杨树见此又道:“但是你俩要干最重的活儿。
不然上头问起,我们也不好交代。
还有年龄满十岁的孩子,在秋收的时候要参与抢收。
这是村里的硬性规定,所有人一视同仁。”
“好,好。”周弘乾看了眼自家眼里还带着懵懂、阴郁,却强装很懂事的孩子,心里很是心疼。
许明珠也隐隐红了眼眶。
没出这档子事儿的时候,她的两个孩子那双手都是用来拿笔的,在家里连地都没扫过一次。
现在却都要下地干活儿。
周怀民听到自己要干活儿,眨了眨眼睛,冲父母安慰一笑。
大哥在他走的时候和他说过,大哥不在的时候,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。
要帮父母度过难关,不要让父母为难和难过。
他向大哥保证过的,会做到。
杨树见一家人都没什么意见后,接着又道:“知青下乡插队都有个培训过程。
你们只有四个人,情况特殊,村里也不好单独拨人来教你们。
所以这事儿,我想让婶子代劳。”
杨树说着,看了眼李爱花。
李爱花也知道周家的真实身份,笑着应道:“没问题。
开春儿家里的自留地也要翻了,正好可以给他们练练手。”
周家对此也没什么问题,只是在听到知青两个字的时候,都闪了闪神。
隐约感觉出了什么,但又不敢确定。
“好,一个星期后,你们和胡孝义一起上工。”
事情都定下来,杨树和杨甜都没事儿了,客套几句就要走。
周弘乾见了,起身追去。
问杨树,“我们想在牛棚旁边盖屋子,这事儿在村里是个什么流程?”
杨树听到,诧异的看了眼周弘乾,和跟着出来的许明珠,又看了眼站在屋里的胡林。
这才回:“这事儿,等你上工后,空闲下来,去找村长问问吧。
这种事儿,不归我管。”
具体的,杨树没多说。
但内情如何,他是知道的。
他老爹都和他说过。
送走杨树、杨甜,周家两口子都有些困惑。
但周弘乾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和敏锐,让他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
他猜疑的看向胡林,胡林平静的与他对视。
这副问心无愧的模样,一时让周弘乾察觉不出任何端倪。
但他总觉得这件事儿和胡林脱不了干系。
当初就是因为胡林,他们一家才能暂住在胡家的。
思来想去,也没什么头绪。
周弘乾就先放在一边,跟许明珠带上老两口,拿上锄头,跟着李爱花去屋后面的自留地,翻地去。
喜欢古武大佬在六零请大家收藏:(m.suimengsw.com)古武大佬在六零随梦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